哪怕是有“新基建”保驾护航加速发展的充电桩领域,与动力电池在业内的受追捧程度相比,也依旧有着云泥之别。到底是谁在给火添柴?又为何偏爱这把火?
接连不断的自燃事件
动力电池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与接连不断的自燃事件有很大关系。
近一个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发生的起火事件数不胜数。
以最近的几起来说,不仅有电动汽车销量黑马车型广汽新能源Aion S,还有以安全著称有口皆碑的比亚迪秦Pro,更有令人痛心的电动货车因追尾自燃致车主当场死亡事件。
每一桩自燃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都令新能源车主倍加担心自家车辆和自身的生命安全,也让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避而远之,更让主机厂惶惶不可终日。寻求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俨然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当务之急。
电池制造商的口水战
作为动力电池安全的第一环,动力电池供应商因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间的“口水战”在近期一直是硝烟弥漫。
比亚迪率先发布刀片电池,董事长王传福亲自站台放出狠话:让“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并且发布针刺穿透测试视频剑指三元锂电池和传统磷酸铁锂电池,拉开了动力电池战争的序幕。
紧接着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宁德时代2016年量产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还呛声针刺实验是滥用测试。
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挑衅”: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
宁德时代没有立即应战,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众筹了3000块钱对宁德时代811三元锂电池进行了测试,结果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瞬间起火并发出巨大爆炸声。
被赶上架的宁德时代不得不对此进行回复,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发布的的针刺测试视频中,钢针却断了,网友嘲笑宁德时代掌握的是电池外壳核心技术。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针刺实验视频,分别展示某款5系三元电芯和某款8系三元电芯的针刺结果,虽然视频中电池并没有起火,但很多网友质疑针刺并未穿透,也并未形成短路。
李云飞再次发声介绍针刺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内涵宁德时代故弄玄虚绕晕消费者,宁德时代不想再为恋战,发布了“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识”暂时中止了与比亚迪在针刺试验方面的纠缠。
国外资本的加码
国内动力电池争纷不断,国外经济依旧未走出疫情的阴霾处于停摆,但这些都未影响国外资本加大在中国市场动力电池的赌注,因为车企巨头都清楚,暗流涌动的动力电池争夺战一触即发。
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在经过一年多的传言后终于尘埃落定,5月28日,大众宣布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国轩高科也因此成为大众汽车的认证供应商,并在未来向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及MEB平台产品供应电池。
除了国轩高科,大众中国还宣布投资10亿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的至75%,这是继宝马集团增持华晨宝马的股权后,第二个外资车企获得其在华合资公司股权超半数的案例。大众在中国的电动化势头越发迅猛。
另一方面,有消息称,戴姆勒集团计划参投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的IPO项目,以确保稳定的电池供应。不过,双方尚未明确回复此事,也就是说该计划目前尚未敲定,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但无风不起浪,传出该消息并非没有依据,戴姆勒曾在2019年提出“2039愿景”,其中包括2022年欧洲实现车辆生产碳中和,2030年
电动车型占据新车销量一半以上的份额,到2039年奔驰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而完成这些目标势必需要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
动力电池为何持续升温?
德国车企巨头不约而同的绑定电池生产制造厂商,除了进一步表明其大力投入转型电动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动力电池的重要性,谁掌握了动力电池,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命线。
从产品上来讲,动力电池占据着新能源汽车近一半成本,决定着车辆的续航、安全、使用寿命等诸多关键要素,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核心中的核心。
然而如此重要的动力电池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供不应求,尤其是国内,出现了结构性失调,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优质大厂也因此成为车企眼中的香饽饽,迅速扩产扩能。车企也争相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唯恐不能拿到足够的电池来进行生产。
在国外,产能已经成为限制销量的原因,特斯拉CEO曾毫不客气的指出,动力电池供应不足是造成Model 3产能地狱的根本原因之一,奥迪e-tron也在今年2月底也因动力电池短缺而停产。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全球车企巨头已经将中国的电动汽车看作是未来的风向标,再加上经历过此次新冠疫情,中国凭借各界力量有效的控制病毒并迅速恢复正常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出了大国风范,车企拿出资本给中国和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投出“信任票”恰逢其时。
车企绑定动力电池生产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可靠的电池供应以及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主动权,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价值链展开探索。但绑定了动力电池供应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最终的决定权依旧掌握在市场手中,这样看来,戴姆勒和大众注资动力电池厂也不过是先花钱买个安心罢了。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