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深度研报:抓住新能源浪潮

时间:2020-11-05 09:23来源:东莞证券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负极是锂电池核心组成部分。负极一般占电池成本比重约10%。根据一般分类,可以分为碳系负极和非碳系负极。碳系负极可以分为石墨、硬碳、软碳负极等。石墨又可以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非碳系负极包括钛酸锂、硅类负极等。目前以石墨材料为主流,未来硅碳复合材料等前景可期。锂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分为电动交通工具、3C消费电子、工业储能三大领域。近年来,新能源车全球爆发,拉动锂电池需求增长,从而带动负极需求不断提升。
 
       全球迎来新能源浪潮,负极有望深度受益。根据高工锂电2019年统计,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6.50万吨,较2018年的19.20万吨增长38.02%;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0.30万吨,出货量较2018年的13.30万吨增长52.63%。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循环性能、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指标,人造石墨循环寿命较天然石墨好,但能量密度较天然石墨低。根据百川资讯、WIND的公开数据,低端天然石墨的市场销售均价约为2-3万元/吨;中端天然石墨的市场销售均价约为3-5万元/吨。根据百川资讯统计,高端人造石墨价格区间为每吨5-8万元,中端人造石墨价格区间为每吨3.4-5万元,低端人造石墨价格区间为每吨2.5万元以下。
 
       市场空间成长性大,竞争格局处于较好水平。全球电动化浪潮趋势确立,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占比由2019年约3%提升到20%左右,消费电池平稳增长,储能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超过1000GWH,对应负极需求量预计达100万吨,相较于2019年具备5倍左右空间。我们假设单吨盈利0.5万元/吨,对应行业2025年利润预计50亿元,假设给予25年35倍估值,对应市值空间约1750亿元。竞争格局方面,2019年贝特瑞(出货量份额占17%)、杉杉(13%)、璞泰来(13%)排名前三。
 
       正文:
 
       一、负极是锂电池核心组成部分
 
       负极是锂电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负极根据一般分类,可以分为碳系负极和非碳系负极。碳系负极可以分为石墨、硬碳、软碳负极等。石墨又可以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非碳系负极包括钛酸锂、硅类负极等。负极一般占电池成本比重约10%。
       目前以石墨材料为主流,未来硅碳复合材料等前景可期。负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人造石墨发展到了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为主,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无定形碳、钛酸锂、硅碳合金等多种负极材料共存的局面。基于成本与性能的综合考虑,人造石墨因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相对占优,在动力电池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天然石墨性价比较高,容量、低温等性能较好,在消费电子电池市场、动力电池市场均得以应用。其它碳系材料和非碳系材料,如软/硬碳、钛酸锂、锡基材料、硅碳合金等新型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处于试用阶段,可能在未来几年里会逐步产业化,其中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较好。
       动力电池是负极核心需求驱动力。锂电池产业可以分为上游的矿产资源、中游的原材料和产品制造及组装、下游的应用三大范畴。锂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分为电动交通工具、 3C 消费电子、工业储能三大领域。近年来,新能源车全球爆发,拉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从而带动负极需求不断提升。
       二、负极成本结构及工艺技术 
 
       天然石墨产品以天然鳞片球化石墨为主要原料,人造石墨产品选取针状焦、石油焦等为主要原料。其主要流程图如下。
       从成本结构来看,天然石墨成本原材料占比高、人造石墨成本石墨化占比高。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生产工艺不同,天然石墨的主要原料为球化石墨,经过提纯、改性处理后主要工艺是炭化高温(1100℃以上)烧制24小时左右,而人造石墨的主要原料为石油焦、针状焦等焦类原料,经过分级、造粒、整形后主要工艺是石墨化高温(2800℃以上)烧制三周左右。根据翔丰华披露的数据,天然石墨碳化外协加工费约0.45万元/吨-0.53万元/吨,而人造石墨石墨化加工价格约1.57万元/吨-1.81万元/吨。

       三、负极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根据高工锂电,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9.20万吨,较2017年的14.60万吨增长31.51%;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3.30万吨,出货量较2017年的10.00万吨增长33.00%,2018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负极材料出货总量的比例为69.27%。2019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6.50万吨,较2018年的19.20万吨增长38.02%;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0.30万吨,出货量较2018年的13.30万吨增长52.63%,2019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负极材料出货总量的比例为76.60%。
图表 12:中国负极历年出货量及结构
       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循环性能、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指标,人造石墨循环寿命较天然石墨好,但能量密度较天然石墨低。根据百川资讯、WIND的公开数据,低端天然石墨的市场销售均价约为2-3万元/吨;中端天然石墨的市场销售均价约为3-5万元/吨。根据百川资讯统计,高端人造石墨价格区间为每吨5-8万元,中端人造石墨价格区间为每吨3.4-5万元,低端人造石墨价格区间为每吨2.5万元以下。
       市场规模方面,虽然负极材料的平均价格随着产业配套成熟、规模效应提升而有所下降,但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高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占比有所提高,市场规模增长率仍保持较高水平。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为105亿元,同比增长27.89%。由于全球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电动化渗透率不断提升,对动力电池需求拉动,进而提升对负极材料的需求。
       中国是全球负极核心供应地。目前,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中国与日韩。2000年之前日本负极供应占全球95%以上,随着中国实现技术突破,并建立成本优势,中国/日本出货占比从2000年的4%/95%,变化为2018年的66%/30%。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全球占比进一步上升至81%,前十大负极生产公司中国占据8席,分别为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凯金能源、翔丰华、中科电气、正拓能源、深圳斯诺;日本占据2席,分别为日立化成和三菱化学。
       从出货量看,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18 年负极材料三大企业仍占居第一线梯队位置,但市场占有率较上年略有下降,合计为 57.3%。2018 年第二梯队企业竞争激烈, 凯金能源、翔丰华出货量增长明显,在第二梯队中分别占据行业第四、第五名位置。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19 年,国内负极材料行业出货量前六名的企业为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和翔丰华。
       从行业收入体量来看,2019年璞泰来负极收入约31亿元,贝特瑞约29亿元,杉杉股份约25亿元。从客户结构来看,璞泰来主要合作对象是ATL、宁德时代等,贝特瑞主要客户是松下、三星SDI、LG等,杉杉股份主要合作客户是宁德时代、三星等,凯金能源主要合作对象是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翔丰华主要合作客户是比亚迪、LG等。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能量密度翻番的电池来了

    Lyten宣布,其采用3D石墨烯技术的锂硫电池样品已送到美国和欧盟的汽车公司进行测试、评估。
    2024-05-15 09:40
  • 总投资20亿元!又一电池原材料及电池回收项目开工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人民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3月18日,内蒙古蒙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与绿色纤维循环利用的源网荷储项目开工建设。
    2024-03-20 10:35
  • 锂电材料三巨头卷翻日本对手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负极材料江湖中,三巨头底气十足地站在比亚迪、宁德时代们背后。他们拔剑四顾心不再茫然,然而,想继续扬眉吐气的三巨头,眼下也有一些麻烦要解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负极材料在国际上的产量占比,仍然是拔
    2024-03-07 08:42
  • 大圆柱电池行业深度:市场现状、未来展望、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目前各大企业积极规划布局大圆柱电池产线,大圆柱电池在2024年有望加速出货。
    2024-02-06 12:41
  • 氢能将是大规模深度脱碳的重要选择

    近几年,大兴氢能示范区坚持招大引强,带动了产业链集聚发展。目前,该示范区已经集聚了国氢科技、亿华通、美锦能源等龙头企业。截至2023年底,大兴区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突破900辆。
    2024-01-31 08:08
  • 青海西宁:构建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相对完整产业链

    记者19日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获悉,西宁市持续壮大锂电产业规模,目前已构建形成覆盖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相对完整产业链。
    2024-01-19 18:08
  • 韩国将对自中国进口电池及材料展开侵权调查

    1月11日,韩国产业通商部召开的第444次贸易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对内置中国产二次电池的智能手机和中国产NCM811(即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含量比例为8∶1∶1的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否侵犯专利权进行调查。
    2024-01-14 19:55
  • 中国政府批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石墨类相关材料

    对中国产石墨材料严重依赖的韩国电池行业厂商终于松了一口气。 综合韩联社、《环球时报》1月14日报道,中国政府已批准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球形石墨材料、石墨负极材料成品的申请。 报道称,中方去年12月下旬批准向韩国钢铁巨头POSCO(浦项制铁)集
    2024-01-15 09:05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