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端,韩国
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一度涨超980亿美元,创下韩国股市史上最大IPO,业界又由此聚焦在动力
电池竞争格局之变上,但其实,这一正在火热发展的赛道上一直都充斥着激烈竞争,而且未来会越来越白热化,且充满着不确定性。
LG挑战宁王,短时间难以撼动
素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实力自是不用多说。根据SNE Research统计,宁德时代2017-2020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虽然到截稿之时,SNE Research关于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还未公布,但应该没有任何悬念,2021年,宁德时代仍将占据冠军宝座,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依据是,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宁德时代以79.8GWh的装机量排名第一,与第二位的LG新能源相比遥遥领先。
在产能规模方面,宁德时代已在全球布局落地了10个生产基地。2021年12月,宁德时代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按当前市占率测算,公司到2025年设计产能至少应达520GWh。
同时,为巩固核心竞争力,宁德时代不断创新电池技术、拓展商业模式等。2021年底,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2022年1月初,正式推出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并宣布将在10个城市首批启动EVOGO换电服务。
LG新能源的野心早已揭开,且公开放话,欲争夺全球动力电池一哥宝座,并计划将在三年内将电池产能提高2.6倍,达到400 GWh。
资料显示,在截至2021年12月底的三个月内,LG新能源未完成订单从6月底的160万亿韩元跃升至250万亿韩元。目前,LG新能源为大众、特斯拉和奥迪等汽车制造商以及雷诺、日产、三菱这三家的联盟供应电池。尽管这些合同被认为是长期的,但LG新能源仍需要提高产能来兑现承诺。而LG新能源此次IPO的部分收益将用于这些大规模投资,包括扩产与研发尖端电池。
LG新能源的扩张计划已经在六个国家进行,包括美国、韩国、中国、加拿大、波兰、印度尼西亚,尤其在美国市场加快投资步伐,2022年1月底,LG新能源表示将同通用汽车合作设立动力电池第三合资工厂,该工厂拟将生产规模扩大至50GWh,同时,最近传LG新能源或与本田在美国建电池合资企业,此前,LG新能源还决定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美设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
从LG新能源独立投资产能及其与北美客户的合资公司产能预期来看,其在美国市场的年产能有望达到200GWh,IHS的数据也显示出美国电动汽车对电池的需求激增,预计将由2021年的46GWh上升至2023年的143GWh,2025年再次翻倍,年均增长率达58%。
LG新能源方面称,随着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转向电动汽车,公司订单将会继续增长。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Kwon Young-soo认为,宁德时代对中国客户的高度依赖是一个弱点,虽然拥有特斯拉、宝马、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等国际客户,但宁德时代仍然有80%的收入来自中国。在争取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客户方面,LG新能源处于领先地位。
图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但实际情况是,LG新能源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在磷酸铁锂电池因其资源、性能、安全、成本等优势越来越深受主机厂欢迎,重回主战场的大势下,LG新能源在该领域布局较晚;另一方面,公司2020年和2021年的大规模召回导致了财政赤字,由于电池系统约占电动汽车成本的 30%,因此更换它们的费用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长远来看,质量控制也将是跨国生产扩张的一个持续关注点。
由此可见,现如今,宁德时代在产能规模、供应链部署等环节都已经明显领跑LG新能源,而且基于中国市场开始向全球市场“辐射”。短时间来看,宁德时代的地位不可撼动,但不可否认,仍将长时间受到LG新能源的挑战。
竞争胶着下,扩产成为主基调
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进入“井喷期”,头部电池供应商因具备规模有先发优势,资源、订单都在向该领域的头部企业集中,装车量增长极为可观,但也发现,这一赛道竞争胶着,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几大供应商正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释放中发展壮大,只是相较于宁德时代和LG仍有很大的差距,留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因此2021年以来,这些企业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积极规划产能,扩产成为主基调。
为谋求公司发展,SK Innovation锂离子EV电池业务已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剥离,成为全资子公司——SK On,一直在向福特汽车、大众汽车和现代汽车等公司提供电动汽车电池。SK On表示,在全球市场获得电池订单后,将会在美国、中国和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以作为SK On的长期增长战略。目前,SK On在韩国、美国、中国和匈牙利的工厂总年产能约为40 GWh,计划到2023年将产能提高到85 GWh,到2025年提高到200 GWh,2030年的产能则提高到500 GWh,计划到2030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逾五分之一的份额。
不同于LG新能源和SK On,三星SDI此前是唯一一家没有在美国设立电池生产工厂的韩国电池制造商,其电池生产工厂主要分布在西安、韩国蔚山、匈牙利等地。2021年,三星SDI也大力扩张,10月,三星SDI联手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在美国设立电池合资企业,预计至少投资数万亿韩元,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同时,2021年8月,报道称三星SDI已从大众汽车获得订单,将为其生产“统一化的方形电池(Unified Prismatic Cell)”。一直以来,在三星SDI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中,宝马占30%左右,Stellantis占20%左右,三星SDI与大众汽车的合作无疑将为三星SDI增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相比韩国二梯队电池供应商SK On、三星SDI,中国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商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但也不容忽视,2021年以来,这些厂商的战略规划以及落地步伐也在加快。
中创新航(原名:中航锂电)加速拓展产业布局,现已设立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和黑龙江七大产业基地;同时,还规划建设欧洲、北美等海外产业基地,形成深圳、上海、常州、成都四大研发中心,规划欧洲、北美研发中心等,2025年规划产能将超过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
2021年,国轩高科产能增加74%,交付量大幅提升,市值突破1000亿。如今,国轩高科在合肥本部、合肥经开区、庐江、南京、青岛、唐山、南通、柳州等地共建有十大生产基地,2022年将继续新建或扩建,预计到2022年底,国轩产能有望达到100GWh,计划投产超50GWh。此外,国轩高科抓紧向海外扩张,2021年7月,国轩高科表示将收购博世集团位于德国哥廷根的工厂,建立国轩高科在欧洲的首个新能源生产运营基地,并称此次收购的目的是在欧洲开展本地化生产,使国轩高科的电池迅速走向欧洲市场。
在下游的动力电池市场迎来爆发的2021年,蜂巢能源共计发布了七次新建电池工厂的消息,总投资额超770亿元。蜂巢能源目前共布局有九座电池生产基地,在建产能已达到297 GWh。其中包括在德国萨尔州新建的海外电池工厂。蜂巢能源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提升至600GWh的目标,目前公司也正在进行IPO上市辅导。
写在最后:上游原材料等供给,是一大不确定因素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各大电池供应商需加快产能释放,产能规模是电池企业争夺客户资源的重要指标,同时经过新一轮洗牌,实力较弱的电池企业已淘汰出市场,留下的企业都在不断补强实力,迎接TWh时代到来。
放眼市场,2021年汽车行业的最大爆点,非新能源汽车不可,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尤为者的一提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跃升至13.4%。这一数字上涨背后,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进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阶段,且业界认为,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15%或是一个小的转折点,就可能进入快速发展期。
未来几年,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份额都将快速扩大,这样看来,动力电池领域的争夺大战,或许会越来越激烈,而且充斥着挑战,上游原材料等资源的供给成为一大不确定因素,日经亚洲评论近日报道称,由于锂和其它原材料的供应无法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电动汽车电池的价格在经历了10年的大幅下跌后,将在2022年上涨。
电池供需失衡、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自2020年年底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就大幅上涨,这使本就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动力电池商利润备受挤压。对于已处在这个供应体系的企业,不得不持续押注,如果不押注或者是时间稍慢都意味着失去了这一市场。因此,对于大部分电池供应商而言,为了获取更多的订单和提升业绩,扩产成为多家电池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现实策略。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