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当前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更替传统燃油车的变革时代,中国市场和欧洲在这方面走的脚步更大,特斯拉在全球的快速扩张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崛起,也让很多传统的老牌车企感觉到了危机,纷纷加快电动化的转型脚步。
如何能够突破先发车企所构筑的产业壁垒,依然还是要从技术研发的角度入手,用新技术去颠覆旧秩序,就像当年苹果击溃诺基亚一样,新技术一旦落地生根被大众所接受,其影响力犹如野火蔓延、遍撒四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
电池的技术发展也陷入了瓶颈状态,如何提升充电效率,提高续航里程始终是各个新能源车企努力突破的方向。
当前被“重启”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状态稳定、安全性高,但是能量密度低,造成续航能力上的欠缺;而比较主流的三元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更高,但是稳定性不高,许多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出现自燃事故,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安全隐忧。
那如何才能做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呢?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突破技术壁垒,尽快实现固态电池的使用。因此,为了取得市场的先发优势,全固态电池成为各车企的研发目标。相比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几乎接近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而能量越高带来的续航里程就更长,还能拥有出色的充、放电性能,充电时间仅为锂离子电池的三分之一,消费者在使用
电动车的时候更加方便。
而且,我们都知道动力电池都会以电池包的形式嵌入到车辆内部,一般的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温度范围是在60°、70°左右,而全固态电池即使在100°的高温下也可以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电池包的冷却过程,还能让电池包更轻更小,电动汽车产品也会更加安全轻便。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就是特斯拉一家独大,面对这样的市场大鳄,特斯拉自然成为新能源车企追逐和力求超越的目标。固态电池自然也成为了致胜的关键“钥匙”,面对这场技术上的“军事竞备”,日系车企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主导派。丰田早在2011年就曾打算在2015年到2020年推出固态电池,虽然没有兑现这个时间节点,但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早已行动,企业计划2025年前,其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规模量产,首先搭载在混动车型上;到2030年前,丰田的全固态电池要实现持续、稳定生产。
4月12日,本田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61亿元)研发经费,其中在电动化和软件技术领域投入约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40亿元),以加快电动化进程。同时,本田计划投资4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建设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从2020年代后半期开始,本田将加快新一代电池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其中包括预计于2024年春季启动的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并将自研电池应用于2025年至2030年上市的车型中。
去年11月29日,日产在横滨发布了“日产汽车2030愿景”(Nissan Ambition 2030),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此外,日产计划在2024年于横滨建设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该产品能够把充电时间减少到三分之一,并将于2028年将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事实上,日产研发的固态电池因为本身的能量密度高,随着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很容易实现电池的小型化,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电池成本。
根据日产的规划,到2028财年,日产汽车全固态电池能够将电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约合477.4元人民币);同时通过不断的创新,未来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时65美元(约合413.8元人民币),有望实现电动车型和燃油车型的成本平价。
由此可见,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固态电池将按照“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的技术演化路径逐步发展和提升,液态电解质含量将不断下降,全固态电池很可能成为最终形态。而现在,固态电池俨然已成为日系车企电动化转型中的押注方向之一,他们也已经意识到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很难争抢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只要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那么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自然也就固若金汤。
写在最后:
低碳、环保、绿色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旋律,汽车产业也正在加速新能源发展的脚步,在新能源革命中,电池就像核心武器,决定着续航里程,决定着电动车使用的方便程度、安全性,也决定了对传统燃油车替代的速度。而拥有更高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的固态电池更是极为美好的理想形态。日系车企和部分造车新势力正在不断发力,毕竟在转型阶段各家车企都不想落人身后,投资和研发固态电池是捷径,但也充满了荆棘,但要突破动力电池的天花板这也是必经之路,相信谁都不想在不久的将来被电池技术卡住脖子。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