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的专利权纠纷诉讼案有了最新进展。
7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创新航撤回与宁德时代专利案最后一件涉诉专利的无效请求。去年7月,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共涉及5项专利。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回应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电池是高科技行业,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宁德时代一方面尊重第三方知识产权,愿与行业参与者就知识产权授权许可保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也会重拳打击恶意侵权行为,维护市场良性竞争。”
7月27日,中创新航发布官方声明称,“目前,诉讼和涉案专利无效仍然处于审理阶段,尚无生效判决。”同时隔空回应宁德时代:“‘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但打着‘保护创新’的旗号,利用涵盖在先公知公用技术的无创新性专利,对同行业行恶意打压之实,违背专利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宗旨。”
双方剑拔弩张,看来这桩索赔金额高达5.18亿元的专利侵权案一时半会还没法尘埃落地。
不过,涉及宁德时代的另一桩诉讼案,近日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
7月18日,蜂巢能源和宁德时代收到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就2021年3月宁德时代起诉蜂巢能源一案【(2021)闽09民初74号】,通过双方充分、友好的协商达成了和解协议,宁德时代收到蜂巢能源的和解款500万元。
双方一致表示,未来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纠纷得以和平解决
这桩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起因大概是宁德时代前员工违反公司竞业限制协议跳槽去到蜂巢能源关联公司。
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年5月7日开庭审理此案,此后发布四次开庭公告,最近的一次在2022年2月23日。现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此案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对两家企业达成和解协议的消息感觉最五味杂陈的,应该是九位加入蜂巢能源关联公司的宁德时代前员工。
汽车商业评论之前查询法院判决书发现,自2016-2019年,有九位宁德时代的前员工在竞业限制期内加入无锡天宏或保定亿新,这两家公司被法院认定为蜂巢能源的关联方。它们同蜂巢能源一起被宁德时代列为不正当竞争诉讼案的被告。
九人在宁德时代的职位囊括市场专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任职时间长的3年多,短的不足3个月。他们都因为违反了与宁德时代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被法院判决赔偿宁德时代100万元。
月薪八千赔偿百万,又因事涉电池行业一家龙头企业及一家后起之秀,此事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在某职场APP上,有拿到了宁德时代offer的求职者因为竞业限制协议而纠结是否入职。
除了起诉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员工,宁德时代还向离职员工的新单位蜂巢能源发起不正当竞争诉讼。两家公司眼看要对簿公堂,因为人才流动引发的利益冲突摆到了明面上。
还好,现在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和解,纠纷得以和平解决。不管对于双方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都算是一个好消息。
谨慎对待竞业限制
宁德时代诉蜂巢能源整桩案子跟当年微软诉李开复和谷歌一案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轨迹。
2005年7月,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谷歌,出任谷歌中国总裁。微软马上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为由,把李开复和谷歌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驳回了微软有关竞业禁止的诉讼请求,诉讼案以保密协议+庭外和解结束。
李开复案件的结果与谷歌所在地硅谷一向鼓励人才流动有关。在硅谷,跳槽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政府也鼓励企业之间互相挖人,以便让人才流动起来,提高创新效率。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不过,我国法律对企业支付员工补偿金的最低标准做出了平均工资30%的规定,但对劳动者赔偿企业违约金的上限却没有做具体要求。
这也导致了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在竞业限制协议中自拟赔偿金额,而员工没有什么议价空间,因为往往在签入职合同的同时就要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宁德时代前员工被前东家索赔百万曾在业内引起掀然大波,而类似的竞业限制在汽车行业并不鲜见,多家整车厂也有类似的竞业限制规定。
企业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目的制定竞业限制协议,可以理解,但如果滥用了竞业限制,或者竞业限制赔偿金额高到对员工显然不公平的程度,恐怕这种竞业限制就会形成反噬。过于严苛的竞业限制,其实是双刃剑,伤人也伤己。
大概正因为此,这桩备受全行业关注的不正当竞争诉讼案最终以双方和解收场。
我们在此呼吁企业谨慎对待竞业限制,希望全行业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而不是想着把人才禁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如果有员工真的泄露商业机密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企业也理应靠法律来讨回公道。
所以,这次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最终能握手言和,达成和解,堪称一个圆满的结局。
另外,从这个和解的结果来看,未来,劳动者和新单位共担跳槽风险,有可能不失为一个多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以和为贵
这桩诉讼案走向和解,同样给整个行业如何解决彼此纠纷来带思索。
在汽车行业、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因为人才流动或者技术专利带来的纠纷已不鲜见。
后者如宁德时代诉中创新航专利纠纷案、东莞新能源诉珠海冠宇专利侵权案等。
如何处理?该保护知识产权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就诉诸法律,该承担多少法律责任就承担多少法律责任,不过,大的原则还是希望要以和为贵。
蜂巢能源在与宁德时代的纠纷和解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以和解方式解决企业间纠纷的方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理念。这将有利于企业专注开展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管理。”
的确,只有协同合作才能避免行业内卷,更好地推动中国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也已足以傲视全球。
但我们也已经看到,欧盟、日本、韩国、美国等都在制定自己的电池发展战略,努力发展自己的电池产业链,希望掌握动力电池行业主导权。
正因为此,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更应该团结一致,避免内卷,共同致力于电池产业链的健康稳定发展,以保持我们来之不易的先发优势。
特斯拉在高镍三元和铁锂电池间的选择平衡2021-11-09 09:23
|
新能源补贴退坡在即,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谁胜谁负?2019-03-02 1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