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时间:2023-05-11 08:58来源:ams车评 作者:王海燕
点击:


图片

镍、钴和锂都是非常稀缺的材料,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每年对这些材料的需求量都是数以千吨计。如果动力电池报废或损坏,它们也可成为新电池的原材料来源,尤其是在电池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

 

它能够在多种原材料稀缺的时候给人们带来希望。如今,欧洲有35家公司可以回收废旧或损坏的电动汽车电池,或者将在几个月内开始回收它们。而就在两年前,欧洲只有25家工厂参与废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

图片

梅赛德斯-奔驰与雷诺和大众汽车一样,是为数不多的直接或通过合作伙伴公司成为回收商运营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我们听说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回收的目的是从锂离子电池中提取96%的金属部件。最初,梅赛德斯-奔驰希望对钴、镍和锂进行回收和利用,下一步还将回收和利用石墨。梅赛德斯-奔驰成立了一家名为Liular的回收电池的子公司,该公司是电池回收公司Primobius的技术合作伙伴。

 

回收专业公司Duesenfeld甚至比梅赛德斯-奔驰更进一步,除了固体电池材料外,部分液体电解质也被回收利用。Duesenfeld的目标是将尽可能多的电池材料作为二级原料进行回收,除了电芯隔膜和部分电解质外,这一点已经实现。

 

当然,回收公司为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不过,这是必要的,毕竟电池制造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材料短缺的困扰。回收利用的原材料或再生材料是缓解这一瓶颈的方法之一。

图片

事实上,材料短缺有可能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面临的下一个重大挑战。德国蓓睿适管理咨询公司(Berylls Strategy Advisors)的顾问对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的分析表明,41种材料的采购风险有所增加。镍和钴在风险清单中位居榜首。

 

镍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专家认为,2021-2030年镍需求预计将增长约48%。钴也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1-2030年需求将增加五倍。

 

按照目前这种速度,再过几十年,全球的钴储量可能就会耗尽。这是赫姆霍茨研究所所长、乌尔姆大学固态化学博士马克西米利安·菲希特纳(Maximilian Fichtner)教授的推断,他是德国最权威的电池专家之一。而他的格言是:全力以赴进行回收,不,全力以赴进行钴的回收。

 

这也是立法者的观点。自2015年1月以来,他们一直在《报废车辆条例》中呼吁回收率至少应达到 85% 的重量百分比。在欧盟层面,将电池和蓄电池投放市场以及处理废电池和蓄电池是有法律依据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电池和蓄电池以及旧电池和旧蓄电池的指令2006/66 / EC对此进行了总结(所谓的电池指令)。

图片

这项指令已于2009年12月通过《电池和蓄电池投放市场、再循环和无害环境处置法》(《电池法》)转化为国家法律。立法者长期以来一直在展望未来,在2031年的新电池条例中规定了大型动力和工业电池的回收使用配额。这意味着在新的生产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再生铅、钴、锂和镍,虽然这听起来并不容易。

 

欧盟理事会于2022年3月通过的法规有如下规定:法规生效后96个月,即在2030年,新电池中必须包含12%的再生钴、4%的回收镍和4%的再生锂。在法规生效156个月或13年后,要求将有所提高。新电池中要包含20%的钴以及各12%的镍和锂。虽然听起来仍然少得惊人,但是该行业可以从必须使用“新”的主要材料的困境中早点摆脱出来。

图片

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了类似的数字。它们表明,政客们的要求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根据研究人员的预计,到2040年,欧洲电池生产中各种回收物所占的比例将增加到钴40%以上,锂、镍和铜15%以上。

 

来自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的专家托马斯·施马尔茨(Thomas Schmaltz)博士清楚地表明了为什么这些回收物的占比不高:“由于我们正在扩大市场,未来对原材料的需求将明显大于可以从旧电池中提取的数量。这就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电池生产中采用回收材料的比例较低的原因。即使回收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尽管如此,废旧电池再利用将在未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回收公司越多越好,回收网络越密越好。因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把废旧电池运送到很远的地方去进行回收再利用,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环保效益,所以根本没有意义。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电池回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