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即将在北京召开。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这五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通过深化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争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我国正处于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阶段,《中国汽车报》推出了“砥砺奋进的5年——汽车产业十九大献礼”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了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各项成就。本篇全面总结五年间我国汽车行业取得的成绩,献礼十九大。
当年增长千万辆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成长、硕果累累的五年。
2012年,我国新车销量仅为1930万辆;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自2012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汽车及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在乘用车领域,中国品牌汽车实现量质齐飞。中国品牌乘用车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五年间市场份额提升了两个百分点。这两个百分点,是中国品牌凭借自身实力,从实力强大且经验丰富的外资品牌手中抢过来的。
五年来,虽然我国商用车从快速成长期,步入调整期,年销量徘徊在400万辆左右,但中国商用车从此前的数量扩张转向了质量提升的战略新阶段,并在经营模式、生产模式、发展战略等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的道路。
自主零部件强,则自主品牌汽车强。斗志昂扬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五年来艰苦前行,厚积薄发。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9341家,当年累计营业收入22267亿元,相比上一年增长11.97%。2016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已达12757家,累计营收37202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4.23%。从利润率来看,2016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为7.68%,相比2012年增长0.84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砥砺奋进、艰苦卓绝的五年。
从政策环境来看,汽车产业面临的能源、交通和环保压力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从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已步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当下,转型升级成为所有汽车企业面临的课题;从市场环境来看,跨国车企逐渐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中国,合资汽车产品不断下探,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从消费环境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汽车限牌和限行等政策频出,大中型城市的消费需求已处于缓慢增长期……几度风雨、几重坎坷,一路走来,中国品牌汽车咬紧牙关、扭转颓势,如今成绩斐然。接下来,中国汽车行业明确前进目标,信心十足,将以建设汽车强国为方向,奋勇向前。
“中国制造”闪亮世界
2012年,在《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仅有4家中国车企,排名第1的上汽集团位居整体榜单中的第130位;2017年,同样是《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已经有6家中国车企荣登榜单,并有两家成功跻身百强行列,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攀升至第41位。中国汽车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魄力,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成为集中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闪亮名片。
成绩显著进步的背后并不一帆风顺,2013年和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下滑,最低时仅为38.44%。但自主品牌不气馁、不放弃,一方面以明显快于外资品牌的市场反应速度,投放众多SUV产品,形成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SUV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并在产品力的塑造上提升经济性和实用性,贴近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三四级市场,并涌现出一批明星车型。在锻造体系能力方面,中国品牌乘用车投入了大量心血,一汽、东风、奇瑞和长安等汽车企业均建立了正向研发的流程和体系,从产品定义、目标设计、平台、系统、零部件开发到试验验证,再到工程集成、生产,最终再走向消费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提升至43.9%。
对于早已牢牢掌握国内市场的商用车企业而言,这五年来始终沉着应对、积极作为,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资源处副处长、商用车研究业务负责人谢国平表示,近年来,得益于产业在转型升级、新技术应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重新找准定位,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明显提高,在高端商用车领域更是大有替代进口车的之势。
2017年1月9日,山东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盛瑞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实现了由“量”向“质”转变的典型代表。对内,自主零部件企业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打破外资企业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垄断;对外,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完成包括英纳法、倍耐力、e-Traction和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业务在内的数十起较大规模海外并购,一些具备先进技术和投资能力的企业开始海外建厂之路,在加速发展步伐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身上,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印记格外鲜明。
取得新能源车新优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五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大了市场导入期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强有力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黄金时代”。
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量为1.7万辆,2013年~2014年数量提升至10.1万辆,2015年则跃升至37.9万辆,2016年突破50万辆大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在全球市场的保有量占比超过一半。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70万辆。
这确实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好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只单纯依靠政府支持。早在2012年前,比亚迪就颇具战略眼光地看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率先与戴姆勒达成合作。如今,凭借秦、唐、宋、元等性能车型,比亚迪已连续两年荣登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榜首。
整车技术方面,我国电动乘用车技术显著提升,与跨国车企差距不断缩小,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与国外先进产品不相上下;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最活跃的创新领域,我国新能源客车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应用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迅速发展壮大的新能源汽车队伍背后,是强大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和实力的提升。据悉,近年,我国各类动力
电池的单体的能量密度均大幅提升,其中三元材料动力
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200Wh,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电解液、正负极、隔膜等关键材料已形成产业化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体系,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实现全球配套;开发出200kW以下系列化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极产品,电极的供应密度达到每公斤3000W,部分产品为跨国公司配套;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部件及电堆的关键技术,电堆功率密度达到每公升1000W,耐久性达到3000~5000小时,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平台,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外开展了多次示范运行测试,紧跟世界第一梯队。
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出的成绩单不谓不优秀。2016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国产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并实现了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协同“走出去”;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成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站在智能网联新起点
当下,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人工智能正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自主化产业体系,互联网通讯行业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人工智能领域有较深的积淀,在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具备了在新起点上有更大作为和更强竞争力的基础,正在为世界汽车技术创新以及汽车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走上一条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之路。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年中国汽车消费关注度报告》显示,在车联网的应用方面,相较于合资品牌稍显缓慢的推广,自主品牌勇往直前、积极探索,与其他跨行业企业的合作收获颇丰。尤其在商用车领域,十八大以来,福田欧曼超级卡车、中国重汽智能卡车、一汽解放无人驾驶智能商用车、宇通无人驾驶客车和中车首款12米纯电动智能驾驶客车等一大批应用实际技术的产品展露台前。
除了传统汽车企业的跨界合作外,在新一轮智能化浪潮中,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都为新常态下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汽车行业的后来者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沃土。“身处当下这个包容创新的大环境,我们赶上了汽车行业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期。”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CEO沈海寅深有感触地表示。
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业态不仅成为创业者的“天堂”,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2013年,分时租赁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运用,开启了汽车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新篇章。从终端销售的分时租赁到售后服务的线上预约、预定与线下维修、洗车等,这些新商业模式不断刷新人们对汽车行业的固有认知。在改变人们消费习惯、出行方式的同时,新的业务形态不断涌现,并在资本的推动下促进汽车行业的新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中国品牌有望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引领中国汽车工业乘风破浪,共同助力汽车强国的建设。
昂首挺立国际舞台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当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突破100万辆,成为了此后五年里始终难以逾越的高度。不过,在这五年里,中国汽车企业从未放弃过走出国门、扬帆出海的目标,虽然销量始终未能达到2012年的高度,但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版图不断扩张、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毫不夸张地说,2016年我国整车出口80.98万辆的含金量与过去相比,大幅提高。
事实上,这五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遭遇的下滑态势,与国际经济整体低迷、传统出口地区消费市场萎缩以及贸易壁垒增加等问题不无关系,但也正因如此,我国汽车行业步入了出口模式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车企逐步从出口贸易为主向投资、技术、管理等深度合作模式转变,实现产品、服务、技术和标准协同“走出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晓庆提出:“现在奇瑞做得更多的是分析客户需要什么,判断客户的实际需求,将这些需求整合后发给研发部门,在研发初期就将海外市场的需求融入产品。”
产能合作也成为新亮点。今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在印尼芝加朗正式投入运营,首款产品五菱Confero S下线,这是上汽通用五菱首次在海外投入设备(同步输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制造工艺)独立建厂,输出品牌及产品,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制造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五年间的最后时刻,中国汽车出口终于实现了触底回升。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整车出口43.7万辆,同比增长43.9%;出口额为402.6亿元,同比增长32.5%。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主品牌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与日俱增的同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正在从梦想照进现实。近日举行的2017法兰克福车展上,奇瑞汽车高端产品序列EXEED全球首发,正式吹响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号角;早在今年年初,广汽携传祺GS5亮相北美车展,据透露,今年广汽研究院美国硅谷研发中心将正式成立。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96岁生日,自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业紧跟经济发展新形势,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绩。在十九大新精神的鼓舞和振奋下,中国汽车业必将继续深入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新时期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