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变革

时间:2017-11-24 09:25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泰达汽车论坛媒体沙龙会”上,20余家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将研讨热点指向了“双积分”政策可能带来的行业震荡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问题。
 
  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 “泰达汽车论坛”),虽已闭幕月余,其影响仍为汽车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燃油车禁售”“‘双积分’政策颁布”等,是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传递出的重要声音,引爆行业舆论。
 
  为更好地倾听媒体声音,研讨行业热点,筹备2018泰达汽车论坛,泰达汽车论坛组委会专门举办了这次“泰达汽车论坛媒体沙龙会”。
 
  倒逼外资企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研讨中,媒体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双积分政策是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政策导向,是中国从世界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的推进器,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正不断倒逼新能源合资公司加速落地,刺激外资企业由观望转向实际行动。与此同时,外资品牌的加速入驻,将会改变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加剧市场竞争,促进产业发展。
 
  研讨会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的一个观点,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中国的双积分政策将对电动汽车发展产生巨大推动效应,作用远大于欧盟的碳排放限额和美国加州的零排放政策。这实际上是欧美两种政策的叠加,也是全球相关政策中最为严格的。”
 
  “双积分”将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与会媒体普遍认为,在补贴政策之下,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本身的追求并不多,主要生产满足补贴标准的车型,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以低端车型为主。而“双积分”政策对于积分的计算标准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生产更优质的车型,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
 
  董扬表示:“此次实施双积分,是一刀切,所有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都要达到一定比例,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非常巨大,对世界汽车技术的进步推动作用也会非常巨大。”
 
  至于“双积分”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伟此前对记者表示,“双积分”除了会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进步外,也将提升消费者买车的选择空间。而董扬则认为,以前政策主要依靠补贴拉动增长,双积分政策下将促进产品技术发展,使电动汽车更加贴近市场。
 
  一句话,双积分将更有利于丰富消费者购车选择。
 
  无疑,双积分政策的出台符合国际趋势,将有效推动车企转型新能源,加速提升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准入条件将如何设定
 
  自2016年3月份以来中国先后密集发放15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而今年5月之后,国家没有再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批准项目,也就此引发准入标准是否要加严的猜测。
 
  多数媒体认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准入条件的设定应该在满足引入好的种子选手的同时,规避产能过剩,寻求传统造车势力与新兴造车势力融合的平衡点。
 
  “双积分”会给自主品牌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会上,媒体普遍担心,“双积分”政策之后,外资品牌的大量涌入会打乱自主品牌现有发展状态。有媒体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是投诉最多的车型,而自主品牌车型确实也存在一定问题。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和整个汽车产业现状一样,存在不足。外资品牌大规模进入,也会使现有格局产生或大或小的波动,有关部门应做好引导。
 
  此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废旧电池处理难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也应逐步完善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两大难题亟待破解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会媒体一致认为,智能网联技术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充满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发展。通信标准的统一、道路的规划与交通标识路面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是实现汽车网联化的基础。只有更好地实现基础设施升级,才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铺平道路。
 
  其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应优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因汽车系统安全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只有充分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才能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这需要做好事先规划,实现车企、用户,以及交通、通信等不同行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