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要“靠得住” 多元储能技术成破局关键

时间:2025-03-25 08:11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近日,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主办,共同探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转向“主体能源”。202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五年达到亿千瓦级。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过去风光电的快速发展是寄生在常规能源发电基础之上的,是依靠常规能源发电的补偿调节而运行的,这种依靠常规能源发电调节运行的模式不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储能技术应运而生,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今后储能技术、氢能技术将是与风光发电技术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多元储能技术成破局关键

    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占比达到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6.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4.07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了我国对外宣布的“2030年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十五五”将是未来发展需求最大的五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益国表示,在能源消费总量巨大、持续较快增长的形势下,为确保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支撑实现全社会碳达峰,需要以更大规模、更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新能源已成为装机主体,但容量支撑、灵活调节等能力尚未形成有效替代。新能源要加快“立起来”“靠得住”,尽快实现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

    风光资源极其丰富,分布广泛,但也具有间歇和随机的弱势。随着风光发电规模的增加,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不断显现,成为当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相结合的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在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看来,不同储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性。

    氢能是更有效的长时储能技术。朱国金表示,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可再生能源从“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实现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受电网约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纳,适用于远海岛屿、沙漠、矿区等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多产业融合构建能源生态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能源发展面临更多机遇、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于彤表示:“创新驱动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在业内看来,促进能源产业跨界融合,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推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探索“车网互动”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更多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氢能应用场景在进一步增加。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氢能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氢能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应用技术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化工领域用氢需求逐步从灰氢向绿氢过渡。预计我国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应用技术将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到2030年,我国各领域绿氢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500万吨左右。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氢能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应用技术开发验证、项目示范,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氢能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氢能发展有了技术能力支撑。

    魏锁进一步表示,氢能现阶段将进入发展瓶颈突破,商业化市场化导入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氢能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这些配套的政策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正在加速,示范项目增多,规模扩大,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副总裁、市场与智慧能源方案中心总经理叶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电和绿氢应用是绿色的贯穿、绿色的延伸,需要不断进行多场景开拓布局。明阳以智慧能源应用场景牵引需求,积极打造“风光储氢”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绿色能源完整生态链。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新能源车产业链头部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增长

    近日,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赛力斯预计2024年营收增长超过300%,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年度首次扭亏为盈。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90亿元至530亿元,同比
    2025-02-12 13:51
  • 新能源车产业链头部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增长

    近日,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赛力斯预计2024年营收增长超过300%,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年度首次扭亏为盈。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90亿元至530亿元,同比
    2025-02-12 13:51
  • 省质检院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使用小贴士

    今年7月份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节点,新能源汽车首次实现单月渗透率超过50% , 7月和8月分别为51.1%、52.22%。这意味着 , 当月国内每销售2辆乘用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 , 各类新闻中时常出现新能源汽车自燃、电池企业工厂起火等意外
    2024-11-13 17:24
  • 报告称新能源车电池4年衰减近25%,增程车衰减明显

    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11月5日,中汽试炼场账号发布了一份新能源汽车电池健康度评估测试报告,结果显示,2019款特斯拉Model 3在行驶11.6万公里后,经过检测,电池健康度为89.3%;而理想ONE 2020款在行驶10.3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仅为75.6%,
    2024-11-08 15:32
  • 宁德时代开拓多元创新路径, 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构筑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电动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市场的加速渗透。增混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 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迅速崛起。 而增混车型的爆发,同样也带来了消费市场上不少负面反
    2024-10-25 16:35
  • 钠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新能源领域迎来新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电池技术的创新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这一背景下,钠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孚能科技为代表的众多动力电池厂商也纷纷布局,钠电池赛道崛起。 钠电池是什么 钠电池是一种基于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
    2024-10-17 16:42
  • 新能源电池技术革新:塑造未来电动出行新纪元

    在绿色出行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能源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汽车行业的未来版图。 随着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及成本效益的期待日益提升,一场围绕电池技术的创新竞赛正悄然展开。以下,我们将揭秘十项正引领潮流、蓄势待发的新能
    2024-10-12 14:02
  • 开展锰系锂离子电池材料创新研究,助推传统锰业转型升级

    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传统锰业转型升级;他们瞄准科技前沿,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科研攻关;他们不断突破创新,着力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 【团队简介】 中信大锰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技术创新团队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中信大锰矿
    2020-03-25 09:37
  • 魏建军的“动力电池梦”

    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在寒冬中挣扎,作为上游核心供应链,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演变也逐渐扑朔迷离。
    2019-12-18 11:34
  • 执磷酸铁锂电池 弄潮新能源产业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经过15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9-01-31 09:46
专题
相关新闻
  • 新能源车产业链头部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增长

    近日,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赛力斯预计2024年营收增长超过300%,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年度首次扭亏为盈。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90亿元至530亿元,同比
    2025-02-12 13:51
  • 新能源车产业链头部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增长

    近日,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赛力斯预计2024年营收增长超过300%,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年度首次扭亏为盈。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90亿元至530亿元,同比
    2025-02-12 13:51
  • 省质检院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使用小贴士

    今年7月份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节点,新能源汽车首次实现单月渗透率超过50% , 7月和8月分别为51.1%、52.22%。这意味着 , 当月国内每销售2辆乘用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 , 各类新闻中时常出现新能源汽车自燃、电池企业工厂起火等意外
    2024-11-13 17:24
  • 报告称新能源车电池4年衰减近25%,增程车衰减明显

    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11月5日,中汽试炼场账号发布了一份新能源汽车电池健康度评估测试报告,结果显示,2019款特斯拉Model 3在行驶11.6万公里后,经过检测,电池健康度为89.3%;而理想ONE 2020款在行驶10.3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仅为75.6%,
    2024-11-08 15:32
  • 宁德时代开拓多元创新路径, 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构筑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电动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市场的加速渗透。增混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 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迅速崛起。 而增混车型的爆发,同样也带来了消费市场上不少负面反
    2024-10-25 16:35
  • 钠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新能源领域迎来新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电池技术的创新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这一背景下,钠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孚能科技为代表的众多动力电池厂商也纷纷布局,钠电池赛道崛起。 钠电池是什么 钠电池是一种基于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
    2024-10-17 16:42
  • 新能源电池技术革新:塑造未来电动出行新纪元

    在绿色出行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能源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汽车行业的未来版图。 随着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及成本效益的期待日益提升,一场围绕电池技术的创新竞赛正悄然展开。以下,我们将揭秘十项正引领潮流、蓄势待发的新能
    2024-10-12 14:02
  • 开展锰系锂离子电池材料创新研究,助推传统锰业转型升级

    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传统锰业转型升级;他们瞄准科技前沿,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科研攻关;他们不断突破创新,着力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 【团队简介】 中信大锰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技术创新团队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中信大锰矿
    2020-03-25 09:37
本月热点
  • 两部门:探索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能源体系低碳转型。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太阳能光伏、风电、水电、抽水蓄能、特高压、核能、储能、智能电网、微电网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建设和运
    2025-02-28 09:19
  • 弥补新能源车短板,奇瑞加速混动产品布局

    在新能源汽车月销量接近5万辆之后,奇瑞汽车仍在继续加速完善混动产品的布局。 2月下旬以来,奇瑞接连发布多款混动产品。2月22日,奇瑞风云T8上市,该车采用C-DM5.0混动系统,官方指导价10.39万元15.09万元;2月23日,奇瑞旗下星途品牌推出揽月 C-DM 车型,
    2025-02-25 09:28
  • 初级+中级+高级!电池制造工程师评价等级申报条件详解析

    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技术培训各等级申报条件 初级: (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年(含)以上。 (2)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在校学生。 中级: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初级职业技术证书(含职业能力等级评价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
    2025-02-26 09:57
  • 户外移动式锂离子电池电源安全性能及试验方法标准讨论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自然的向往愈发强烈,户外活动正逐渐从小众爱好转变为大众热衷的生活方式。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户外市场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据 中国户外联盟 详实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3 亿人
    2025-03-07 09:23
  • 交通运输部:要持续强化废旧动力电池运输监管,配合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等工作

    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做好交通运输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有关工作,扩大运输服务对外开放,完善面向国际的服务网络,推广应用电子运单,巩固提升互联互通合作成果。要持续强化废旧动力电池运输监管
    2025-03-02 10:14
  • 第二十一期电池制造工程师职开班在即欢迎报名咨询

    编辑 编辑 编辑 培训对象 (1)电池产业链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技术领导; (2)企事业单位负责生产、研发管理人员、标准化体系管理人员、检测/采购/运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员; (3)应用领域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 (4)涉及电池管理系统、咨询、研究、检测服务
    2025-03-04 14:38
  • 年产值将达200亿,又一电池超级工厂开工!

    据沧州日报消息,2月28日, 远景动力 沧州电池超级工厂二期项目在河北沧州开工。 远景动力沧州电池超级工厂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20GWh,覆盖电极、电芯、模组、电池包等电池核心产业链环节,聚焦全球客户需求,生产高品质动力、储能零碳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投
    2025-03-05 16:26
  • 珠海理文新材料:深耕绿色赛道 为新能源电池注入“强心剂”

    有一种黑科技新材料,能让锂电池的血液电解液实现电导率等定向优化。走进位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珠海理文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文新材料),这种名为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电解液添加剂让人大开眼界。 锂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和负极材
    2025-03-05 16:47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