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这一年“疯了”,热热闹闹,戏码接连登场。
据估算,动力
电池占新能源整车制造成本的30%-40%,正极材料占动力
电池总成本的40%以上。而碳酸锂又是制备正极材料的关键性原材料。
碳酸锂,自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上游产业中最吸引人关注的板块。
从比亚迪到盐湖股份,从赣锋锂业到天齐锂业,从道氏技术到藏格控股……据今日电池杂志-电池联盟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有22笔投资落实到碳酸锂头上,总投资额度高达227亿元。
价格疯涨,投资纷至沓来
今年开始,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拉动作用下,碳酸锂价格呈现上涨势头。根据有关数据,上半年碳酸锂的价格先缓慢上涨,从7、8月开始,碳酸锂价格出现较大升幅,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从12万元/吨到15.9万元/吨,涨幅为33%;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13万元/吨到17万元/吨,涨幅为35%。截止2017年12月25日,工业级碳酸锂最高点均价为17.6333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最高点均价为15.9万元/吨,碳酸锂的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碳酸锂价格一路上涨,引得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天赐材料等一大批上市公司们纷纷新建或扩建产能。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碳酸锂的投资势头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据统计,今年全年碳酸锂投资总额达到了227亿。
2017年上市公司碳酸锂投资项目一览表
日期 |
投资项目 |
投资额 |
1月17日 |
赣锋锂业子公司宁都赣锋5.03亿元投资建设年产1.75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
5.03亿 |
1月25日 |
道氏技术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8亿元用于锂云母开发项目,该项目年产碳酸锂1万吨。 |
8亿 |
7月11日 |
江特电机与香港宝威物料各出资40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主营锂辉石精矿加工生产及销售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产品。 |
8000万 |
7月22日 |
赣锋锂业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其中3.38亿元用来投资年产1.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
3.38亿 |
9月1日 |
藏格控股拟投资设立藏格锂业,并将投入不超过14 亿元人民币建设年2万吨碳酸锂项目。 |
14 亿 |
9月9日 |
天赐材料7500万增资云锂材料。云锂股份主要产品为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 |
7500万 |
10月9日 |
中葡股份以27亿购买国安锂业100%股权,国安锂业主要开发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以及钾肥相关产品。 |
27亿 |
10月19日 |
科达洁能5.5亿元增持蓝科锂业股份。蓝科锂业主营碳酸锂产品。 |
5.5亿 |
10月23日 |
必康股份投资5亿元建立子公司 涉足碳酸锂及锂电池生产。 |
5亿 |
10月28日 |
美都能源35.96亿元收购瑞福锂业98.51%股权。瑞福锂业从事碳酸锂、氢氧化锂及金属锂等研发、生产和销售。 |
35.96亿 |
11月1日 |
兆新股份3.25亿元增资锦泰钾肥、上海中锂。两家公司均从事电池级碳酸锂业务。 |
3.25亿 |
11月19日 |
兆新股份4亿增资锦泰钾肥。
|
4亿 |
11月20日 |
雅化集团增资雅安锂业并启动第一期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项目。 |
1.1亿 |
11月27日 |
西藏珠峰收购一家聚焦锂资源勘探开发的境外上市公司。 |
不详 |
11月29日 |
永兴特钢6.22亿增持合纵锂业,新增电池级碳酸锂业务。 |
6.22亿 |
12月4日 |
天齐锂业在遂宁市投建新建年产2万吨碳酸锂工厂项目,总投资15亿。 |
15亿 |
12月12日 |
宜丰县政府与永兴新能源签署合同,规划年产能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项目。 |
一期约10亿元 |
12月25日 |
贤丰控股拟合资2亿元投建年产1万吨工业级碳酸锂项目。 |
2亿 |
12月25日 |
赣锋锂业设立合资公司,首期投建7000吨碳酸锂产线。 |
1亿 |
12月27日 |
盐湖股份79.8亿启动年产5万吨碳酸锂项目。 |
79.8亿 |
利润丰厚,跨界者纷纷加入
碳酸锂价格疯涨,其利润其然也非常可观。业内人士曾表示,今年碳酸锂的毛利率可能会达到60%-70%。根据有关数据,受益碳酸锂价格上涨,国内“锂业双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今年前三季度产品毛利率分别达达到37.59%和69.77%。而江特电机今年9月份也表示,子公司宜春银锂新能源已正式投产,日产出10吨碳酸锂,每吨毛利近10万元。
丰厚的利润,使得碳酸锂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一些外行人也蠢蠢欲动,跨界加入意图分一杯羹,比如中葡股份、兆新股份、必康股份、永兴特钢等。
中葡股份是一家集葡萄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葡萄酒企业,主营西域、尼雅、新天等品牌系列的葡萄酒。由于国内葡萄酒行业不景气,中葡股份将目光瞄向了利润丰厚的碳酸锂产业。今年10月份,中葡股份宣布以27.8亿元收购国安锂业100%股权,并借助国安锂业的碳酸锂产业为公司向新能源产业进行战略转型奠定基础。
兆新股份原名叫“深圳市彩虹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中最大的气雾剂制造企业之一,核心产品为环保功能涂料与辅料、绿色环保家居用品、环保节能汽车美容护理用品等。今年8月份,兆新股份宣称打算收购锂电池配件企业阿李股份和锂电池隔膜企业惠强新材,并借此进入锂电池行业。不过后来收购阿李股份宣告失败,不死心的兆新股份将目标投向碳酸锂,斥资3.25亿元增资锦泰钾肥和上海中锂。紧接着收购惠强新材也失败了,于是索性又对锦泰钾肥砸了4亿。之后又出资5000万元携手赣锋锂业成立合资公司,投建7000吨碳酸锂产线。碳酸锂目前成为了兆新股份在锂电池产业链上唯一的投资方向。
投资风险大 失意者亦有之
当然,在碳酸锂投资者中,并不都是春风得意,失意者也有不少。
据了解,碳酸锂提取分为盐湖提锂和矿石提锂两种,而全球76%的锂资源分布于盐湖,这决定了盐湖提锂在碳酸锂供给中的重要地位。不过,由于国内很多盐湖的禀赋不佳,杂质含量高,镁锂分离难度大。再加上盐湖提锂技术的通用性较差,在一个盐湖应用成熟并不代表能成功且规模化应用到另一个盐湖。因此,企业在投资碳酸锂的时候面临的风险也很大,由此而导致的投资失败案例不胜枚举。
2015年2月,斯太尔由于对其主营的柴油发动机业务不甚满意,斥资1.53亿元增资恒信融锂并取得其51%的股权,并借此进入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谋求转型。恒信融锂是一家从事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地处青海湖周边。斯太尔收购恒信融锂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其规划的年产1.8万吨碳酸锂项目却始终无法量产,并严重拖累了公司的整体业绩。
斯太尔称,青海碳酸锂项目建设所在地位于西台吉乃尔湖附近,地理位置偏远、远离生活工业区,且缺少公共设施、生产条件极其恶劣,导致项目进度一再延期。陷入沼泽的斯太尔最终决定放弃碳酸锂业务,于今年4月卖掉了恒信融锂51%股权,并重回其老本行——发动机业务。
西部矿业2016年2月宣布将收购青海锂业100%股权。不过筹划了一年多以后,西部矿业最终决定于今年8月份放弃收购青海锂业。西部矿业称,由于原计划收购的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采矿权证取得时间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青海锂业主要业务是为锂资源公司委托加工碳酸锂产品,构成此次收购事项的实质性障碍,遂决定放弃收购青海锂业。
今年5月份,贤丰控股拟通过与技术方合作投资设立贤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盐湖卤水提锂锂离子富集材料的生产和技术服务,切入碳酸锂产业。由于与交易对方最终未能就交易方案的核心条款(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等)达成一致意见,贤丰控股于今年10月份宣布终止此次交易。
当然,贤丰控股并没有因此放弃碳酸锂,并于12月份再次宣布通过合作投资的方式投资建设年产达到3万吨工业级碳酸锂的生产项目,这是后话。
好戏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投资大热的同时,2017年的碳酸锂产业也发生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天齐锂业与杉杉能源的碳酸锂纠纷案。
去年6月份,杉杉能源因为供货进度问题将碳酸锂产品供货方天齐锂业告上法庭。杉杉能源称,天齐锂业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且拒绝按照合同约定交货,并申请判令被告赔偿损失并返还预付款。在案件审理期间,两家锂电池上下游的龙头企业还爆发了激烈的口水仗。杉杉能源接连发文曝光天齐锂业的碳酸锂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和随意涨价行为,而天齐锂业则表示双发一直在商务谈判,杉杉能源的目的是想要比市场更低的价格供货。
今年7月14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被告天齐锂业共计向杉杉能源赔偿经济损失5016.415万元,并返还杉杉能源500万预付款及资金占用利息。这场持续一年的碳酸锂纠纷案终于落下帷幕。
盐湖股份的故事也值得一提。盐湖股份的净利润从2015开始持续大幅下滑,直至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变为负数,巨亏5.23亿元,创下上市20年来首个半年度亏损纪录。令人惊奇的是,从下半年以来,盐湖股份突然间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根据公开数据,盐湖股份A股股票从今年7月份的9.45元涨到了9月21日的19.66元,暴涨了一倍多。这种状况连盐湖股份自己都坐不住了,特意发布了关于生产经营情况的提示性公告,表示公司还面临着较大的业绩亏损压力,请投资者理性投资。
投资者是傻子吗?细细研究盐湖股份公开的各年报告,虽然其主营业务处于连年亏损,但是其经营碳酸锂业务的子公司蓝科锂业的经营业绩却是持续向好。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蓝科锂业的碳酸锂项目分别亏损1.3亿、9200万和3345万,而到了2016年净利润则变成了1.4亿元,由负变正。2017年上半年,蓝科锂业继续实现盈利,净利润为8852.34万元。
这就是盐湖股份虽然亏损却股票大涨的真正原因。碳酸锂产业的发展势头以及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这两起事件,只是2017年碳酸锂产业的冰山一角。
由于2017年的碳酸锂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价格一路上涨,投资纷纷进入,企业纷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身处其中的相关企业无一能够独善其身。有的得意,有的悲伤;被捧高者有之,被挤压者亦有之。碳酸锂洪流中的业界百态,让人唏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