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众汽车预计未来10年内可回收
电池组中97%的原材料,欧盟启动的《
电池2030+》战略更是提出了“电池回收率达到至少75%,并实现关键原材料回收率接近100%”的未来发展目标。欧洲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在回收策略上又是如何规划的?
《电池2030+》的长期愿景及使命
近来,有关欧洲电池产业的消息持续不断。从宁德时代、LG化学等多家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在欧洲建厂,到星源材质狂砸欧洲市场20亿元,再到欧洲十年电池研发路线图规划,无不透露出欧洲对电池产业的高度关注。欧洲加速布局电池全产业释放出哪些信号,对国内电池行业生态链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欧洲为其电池产业规划的研发路线图。2019年,欧盟启动《电池2030+》战略,提出将通过联合技术研发,给欧洲电池企业乃至全球电池企业的价值链提供创新支撑,并将从原材料到先进材料发展,到电池和电池包设计制造,再到回收利用等多个方面发力。
可以看到,欧洲明显是要卡位电池全领域的关键位置。单从电池回收再利用细分领域看,《电池2030+》提出了“电池回收率达到至少75%,并实现关键原材料回收率接近100%”的未来发展目标。
作为欧洲典型的汽车企业,大众汽车预计未来10年内可以回收电池组中97%的原材料,奥迪也曾表示高压电池组件核心元素回收率达可以达到95%。
就国内而言,《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指出锂元素的回收率应不低于85%,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材料回收率应不低于90%。这离欧洲“关键原材料回收率接近100%”的目标貌似尚有些距离。
但是伴随着各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内电池回收产业在标准化收集、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环节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格林美、邦普循环、华友钴业、赣州豪鹏以及光华科技等一大批企业都已经在快速布局回收产业,这对于整个材料领域的高效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我们也看到欧洲对电池回收领域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国内。但是又该如何实现未来回收率接近100%的目标呢?
对此,欧洲在具体战略执行层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回收策略。《电池2030+》提出发展高效电池拆解和回收技术是保证欧盟到2030年时,电池经济长期且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保证。因此,欧洲提出了一些创新型、简单、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回收流程,比如对活性材料采用直接方法回收,而不是经过多步骤的途径;采用直接修复或重新调节电极的方式即可使电池重新达到可工作的状态等。
欧洲未来的电池回收过程:直接回收与再利用过程有机的整合
前面也提到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替代,国内电池产业未来前景十分向好,对应的回收领域被众多业界人士认为是“蓝海”一片。但是在回收体系与网络建设、工艺技术创新、盈利模式、效率提升等方面,国内电池回收领域还需突破一些发展“瓶颈”。
在回收概念和整体执行流程上,欧洲希望全产业链的研究者、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供应商、回收商等,能够一起将《电池2030+》规划的回收策略及相关限制条件整合到未来新电池设计制造过程。
着眼于电池回收的未来前景,欧洲提出了短、中、长期三阶段计划。中期计划是开发电池自动分解方法,做到粉末及其成分的分类和回收,或将其“翻新”为先进的新型电池活性材料的技术;在电池中测试回收的材料;将开发二次应用中材料再利用的预测和建模工具,显著提高关键原材料的回收率(比如石墨,正极材料)并明显改善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如何借鉴欧洲的可用经验,推动我国电池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或者从更细分的领域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大规模退役的动力电池?比如借鉴欧洲提出的“电池整个生命周期可持续设计(包括生态设计和经济设计)“电池及电池组拆解设计”“回收设计方法”等,在战略上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宏观指导和微观计划。
再细化延伸到更“窄”的业务领域,比如储能产业。虽然退役电池储能再利用已成行业共识。但是我们该如何充分消纳规模庞大的退役电池,实现梯次利用电池价值最大化?未来收益与应用空间如何?如何通过技术突破提升储能应用退役电池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实现电池的高效“平移”?
当然,储能只是目前退役电池回收再利用大产业的一个细分环节,但是通过这些“细枝末节”到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再到电池回收产业,再到电池产业,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多个环节、层层演绎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或许才能够帮助整个产业找到一条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聚焦于电池产业的最新动向,电池联盟率先在电池行业开通了专业的网络直播云课堂,并将于3月25日(周三)19:30-20:30,独家定向邀请蜂巢能源储能事业部梯次利用产品总监侯健伟做直播,重点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蜂巢能源梯次利用技术研究方向、储能典型场景梯次利用产品解决方案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与研判;深入探讨带动电池制造、电网、风光储能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解决之道。您可以关注“电池联盟”官微进入直播频道,或通过转载分享课程,获取官方提供的直播兑换码,跟更多的同行一起研讨未来我国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难点与焦点,从而为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