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近年来,贵州省上下抢抓“风口”机遇,推动该省新能源
电池及材料产业呈现“规模跃升、集约集聚、龙头引领、动能增强、体系完善”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以来,贵州省有效克服市场需求趋缓、价格回调等下行压力,推动新能源
电池及材料产业延续高速增长势头,2023年预计能够实现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任务。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5%,继续领跑其他领域。
该省聚焦风口产业,出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一核两区”( “一核两区”: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和铜仁、“黔西南-六盘水”两大重点承载区。)布局,全力抓好要素保障,积极推动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裕能新材料、贵阳弗迪等重点企业稳步生产、释放产能,同时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主导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目前,贵州省已构建集“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材料—动力或储能电池—梯次综合利用”和“电池级锰盐—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正在加快突破。
下阶段,贵州省将迅速提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能规模和创新能力,确保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快将该省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电池联盟注意到,多家企业的动力电池项目都已落户贵州: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建设年产6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项目分二期建设,一二期分别建设年产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其中一期已于2022年2月开工。
位于贵州贵阳贵安新区的弗迪电池10GWh动力电池项目,是专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之一。项目建成投产后,弗迪电池在贵阳贵安的刀片电池生产,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创税2.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沙文二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3月份陆续投产。项目投资近7.8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1.2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30万吨磷酸铁、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总投资70亿元,是目前全国在建最大的热法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全产业链供应项目。项目一期投资23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二期投资20亿元,建设磷矿石全量化利用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三期投资27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配套9万吨黄磷制酸、30万吨双氧水及20万吨碳酸钠生产线。4月底有媒体报道,目前,贵州裕能一期生产线全线开足马力生产,二期项目建设正在快马加鞭。
此外,去年12月5日,中伟股份首批磷酸铁产品在中伟贵州开阳产业基地成功产出,宣告中伟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首条产线顺利实现投产。同年12月15日,中伟首批磷酸铁材料正式交付发运,标志着中伟磷酸铁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公司迈入镍系、钴系、磷系三大产品矩阵新阶段。
去年12月27日,广汽集团、遵义市政府、广东东阳光科技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三方基于充分整合、利用各自具有的资源、技术、产业优势,就未来合作意向达成战略框架性约定。
为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贵州于2022年提出由省财政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统筹10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贵州6个重点产业园区、20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贵州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围绕磷、氟等相关领域努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11月21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贵州将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锂电池,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前沿储备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
具体来看,到2025年,形成年生产能力动力电池110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30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40万吨,隔膜10亿平方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35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
到2025年,形成集锂原料-基础锂盐-电池四大材料及辅材-电池结构件/设备-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回收及电池检测平台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全产业链产品种类比重达到50%。同时,充分利用各研发平台实现成果转化,新型先进技术及高端产品比重达到20%。
到2025年,力争申建成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第三方平台1个。
到2030年,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全产业链产值规模力争达到万亿级,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之一;全省范围内企业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国际化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