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制氢碱性电解槽稳定性与寿命加速测试方法》团体标准第二次讨论会顺利召开,推动行业技术规范新进展

时间:2025-03-20 16:42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近日,中国绿色能源研究院牵头组织的《水电解制氢碱性电解槽稳定性与寿命加速测试方法》团体标准第二次讨论会圆满落幕。本次会议聚焦标准文本的修订与核心参数优化,旨在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测试方法,提升碱性电解槽的可靠性评估效率,为氢能行业的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标准参编找我:137-3018=7102

编辑

标准修订亮点:聚焦核心参数,完善测试体系

此次讨论会在第一次会议的基础上,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多项关键调整与细化,主要包括:

范围调整:删减材料限制,强化普适性
首次讨论中针对电解槽材料的限制条款被删除,修订后的标准适用范围扩展至碱性水电解制氢的电极、隔膜及电解槽全体系,为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提供了统一评估框架。

术语定义:量化关键指标,明确判定标准
新增并完善了耐碱损失率、电压衰减率、电解槽使用寿命等核心术语的定义,例如:

耐碱损失率:隔膜材料在碱液环境中的质量损失程度,判定阈值为1.5%;

电解槽寿命:从启用至电压衰减至最低允许值的累计使用时间;

电极寿命:结合工频波动(每日2次,全年365次),当电压衰减率超10%即判定失效。
这些量化指标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性能边界,助力企业优化产品设计。

测试流程优化:新增清洗步骤,提升数据可靠性
在电极与隔膜的测试环节中,新增了“超声清洗+称重”步骤,以排除杂质干扰,确保质量损失率等数据的精确性。

电解槽加速测试:阶梯电流密度下的极限挑战
针对电解槽的加速寿命测试方法,会议重点讨论了150%额定电流密度的适用性。考虑到部分设备无法达到此阈值,标准拟增设说明条款,允许厂商以实际最高电流密度替代,同时建议优先执行高负载测试以验证极限性能。此外,每个电流密度的运行时间(30秒)与国标(GB/T 45092)的差异引发专家热议,后续将结合测试效率与数据准确性进一步优化。

行业意义:加速技术验证,助力绿氢降本

碱性电解槽作为当前商业化最成熟的制氢技术之一,其寿命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绿氢生产的成本与可靠性。然而,传统测试方法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行业快速迭代需求。
本次标准提出的加速测试方法通过模拟极端工况(如高频启停、超额定电流运行),可在实验室环境下大幅缩短验证周期,帮助企业快速筛选材料、优化工艺。例如,电极催化剂的脱落率阈值(≤5%)与隔膜气密性衰减率(≤10%)的明确,为研发方向提供了直接参考。

专家声音:严谨与实用并重

会上,国电投中央研究院刘阳等专家就“额定电流密度认定标准”提出关键建议,强调需结合市场主流产品参数设定阈值,避免厂商主观定义导致测试偏差。编制组表示将充分吸纳意见,在后续版本中补充行业调研数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下一步计划:加速推进标准落地

据项目组透露,修订后的标准文本将于4月中旬完成审定,预计上半年完成报批并发布。该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碱性电解槽加速测试领域的空白,还可为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方案”,推动氢能装备全球化竞争。

结语
随着全球绿氢产业进入规模化爆发期,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打通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核心纽带。《水电解制氢碱性电解槽稳定性与寿命加速测试方法》的推进,标志着我国氢能行业从“粗放创新”向“精益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未来,中国绿色能源研究院将继续联合产学研力量,为氢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