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广东金晟胡林林峰会剖析电池回收:从产能过剩到 2030 爆发,技术 + 服务成破局关键

时间:2025-09-11 11:34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2025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峰会上,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胡林林以 独立第三方回收企业” 的独特视角,带来 电池回收产业的重构时刻:从政策红利到技术破壁的战略跃迁” 主题演讲。他深度拆解行业 链条长、产能闲、拆解难” 的现状痛点,预判 2030 年将迎首次爆发式增长,并提出 技术创新 服务延伸” 的破局路径,为行业从 政策驱动” 向 价值驱动” 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战略参考。

编辑

演讲开篇:直面行业成长烦恼

第三方视角揭秘真实现状

胡林林开篇即点出电池回收产业的复杂性”—— 作为横跨 电池材料 电芯 整车 报废 再生” 的长链条产业,参与方涵盖材料厂、车企、回收企业等,管理难度大;而随着经济放缓,环卫公司、化工企业等 新玩家” 涌入,18 万家回收企业与 156 家 白名单” 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行业陷入 拥挤赛道

更严峻的是产能与需求错配” 的矛盾:胡林林透露,156 家白名单企业总产能达 400 万吨,但 2024 年以黑粉口径计算的实际处理量仅 25 万吨(折合成电池包不足 100 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 20% 一边是企业抢项目扩产能,一边是实际回收量跟不上,行业小散乱产能过剩并存。

此外,拆解环节的技术挑战” 持续升级:从早期三元 磷酸铁锂电池,到未来固态电池、钠电池;从标准方壳电池到刀片电池,再到 CToP(电芯到 pack)、CToB(电芯到车身)的集成结构,电池形态迭代倒逼回收企业不断升级拆解能力。现在拆解小米su7电池,要先拆整车座椅,因为电池包直接集成在车身,电池包上盖就是大底板CToP 结构的胶黏剂(底板胶、密封胶、隔热胶)更是难处理,靠一根撬棍撬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 胡林林坦言,人工拆解不仅效率低、风险高,还会导致梯次利用良品率大幅下降,成为产业提质的 拦路虎

编辑

核心预判:2030 年迎爆发式增长

再生材料 2037 年或替代原矿

作为深耕行业的第三方企业,胡林林基于质保政策、保有量、材料应用” 三大维度,给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为企业布局提供 时间表

转折点已至(2023 年)

2023 年 月:磷酸铁锂退役电池量首次超过三元电池,且这一趋势 不可逆

2023 年 12 月:个人私家车退役电池量远超公交、出租等 ToB 端,标志着 退役潮从商用向民用扩散

平稳增长期(2025-2028 年)
基于“8 年 / 12 万公里质保” 政策(2016 年实施),2024 年起首批电池进入质保到期节点,2025 年公交车等商用车辆需强制备案更换电池。此阶段退役量将以 40%-50% 的复合增长率提升,但尚未达爆发级。

首次爆发期(2030 年)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2024 年国内保有量已达 3140 万辆),2030 年退役电池量将迎来 “2-3 倍速增长,成为行业规模化盈利的关键拐点。

再生材料替代期(2037 年,理论测算)
若回收率稳定提升,2037 年再生材料理论上可完全覆盖当年正极材料需求,无需新增原生矿开发;即使考虑实际损耗,2042 年也将实现 再生材料自给自足

胡林林同时强调,再生材料的应用已具备基础:目前国内再生镍、钴、锂在正极材料中的占比稳定在 10%-16%,远超欧盟标准,且随着《电池法》等政策推动,这一比例将持续提升。

破局路径:从赚趋势钱” 到 赚创新钱

技术 + 服务双轮驱动

针对行业盈利难” 的核心痛点,胡林林剖析了电池回收企业的 赚钱逻辑变迁,并提出未来两大核心驱动力:

1. 盈利逻辑:从 信息差” 到 创新红利

早期(政策红利期):靠信息差” 盈利 —— 车企 电池厂将电池以 付费处置” 形式交给回收企业,企业赚趋势红利;

中期(市场化初期):靠定价协同” 盈利 ——2022 年底,金晟新能源联合行业企业推动 镍钴锂计价标准化,结束 镍底不计价、折扣混乱” 的局面,实现行业良性循环;

未来(价值驱动期):靠创新红利” 盈利 —— 从 拼产能” 到 拼运营(降本增效),再到 拼创新(技术突破 服务延伸),这是行业从 生存” 到 发展” 的关键跃迁。

2. 核心驱动力:双碳、资源安全、技术升级、服务延伸

双碳驱动:回收材料可显著降碳—— 金晟与东风汽车合作案例显示,使用 100% 再生镍钴锂,硫酸镍碳排降 30%、硫酸钴碳排降 66%,正极材料整体碳排降 30%,契合国内外客户的碳足迹要求;

资源安全驱动:再生材料是城市矿山”—— 金晟的镍钴锂已获 SDS 认证,100% 来自回收,在关键矿产 卡脖子、物流受限的极端场景下,再生材料将成为资源保障的重要补充;

技术升级驱动:拆解端向智能化、无损化” 突破 —— 未来需实现 机器人替代人工(保障安全与效率)、无损除胶(应对 CToP 结构)、精准切割 快速分容(提升梯次利用率),甚至在极片端通过物理修复技术,低成本制备磷酸铁锂等材料;

服务延伸驱动:回收” 到 全生命周期服务”—— 针对车企 公交公司 以旧换新” 需求,金晟已联合东风金融在湖北襄阳成立合资公司,提供 退役电池回收 新电池匹配 维修换电” 一体化服务,目前已与途虎、吉利等企业建立合作,拓展服务边界。

编辑

企业实践:金晟新能源的第三方标杆” 路径

作为独立第三方回收企业,胡林林介绍了广东金晟的布局,为行业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资质与资本:旗下广东金晟、将军瑞达均为白名单” 企业,拥有 张白名单证照,已完成 轮融资,股东涵盖复星、达晨等产业资本;

产能与布局:市场化回收” 为核心,围绕拆解延伸梯次利用、材料合作业务,总部位于广东肇庆,生产基地覆盖江西宜春、赣州及湖北襄阳;

技术攻关: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汽车电池机器人化拆解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项目,联合西安高校、库卡等企业,攻关 柔性拆解、无损除胶、机器化产线” 等核心技术,推动行业自动化升级。

演讲总结:熬过平稳期,抓住 爆发窗,技术 服务定胜负

胡林林在演讲尾声强调,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退潮、技术红利崛起” 的重构期,未来 3-5 年(2025-2028 年)是 熬过去就能赢” 的关键平稳期,2030 年的爆发式增长将属于 提前布局技术与服务” 的企业。

行业早已不是有产能就能赚钱的时代,未来的竞争核心是谁能拆解更高效、谁能降碳更显著、谁能服务更全面” 胡林林的演讲,不仅为行业揭示了现状与趋势,更提供了从 被动适应” 到 主动破局” 的战略路径,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注入了强劲信心。

编辑
编辑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又有电池项目开工!宁德时代与广东肇庆深化合作

    12月24日上午,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肇庆高新区举行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二阶段工程开工仪式,这是肇庆与宁德时代开展全面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2023-12-25 18:02
  • 总投资4亿元!这一锂电池项目在广东惠州动工

    12月2日上午,惠德瑞高性能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在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陈江街道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是仲恺高新区围绕“5+1”现代产业体系精准延链补链强链的又一具体实践。项目投产后,将推动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12-04 17:45
  • 储能电池赛道,广东/福建/湖北/湖南谁更强?

    近期发布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新型储能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点。 《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共有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成立,是2021年的5.8倍。从地域分布看,广东、江苏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2023-11-09 18:05
  • 地方政府如何进行电池回收业务之广东篇

    2018年7月25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称,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经研究,确定京津冀地区、山西
    2023-09-15 22:13
  • 中创新航广东江门基地大动作:OS产品成功下线!

    4月23日,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OS产品成功下线。
    2023-04-24 18:22
  • 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重载应用

    国鸿氢能致力于通过规模化生产使氢燃料电池能广泛应用于车、船、无人机、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备用电源等领域。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氢能整体解决方案集成服务企业之一。
    2021-12-18 20:32
  • 青山实业投资103亿,瑞浦能源30GWh项目落户广东佛山

    3月31日,青山实业及瑞浦能源与佛山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青山实业投资103亿,于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基地,规划年产能30GWh。
    2021-04-26 20:40
  • 【独家】新型冠状病毒对电池产业链影响及政策建议

    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与锂电池产业链具有一定的重合度,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中,约有41.26%产能集中在上述地区。
    2020-02-09 16:50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