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规!公安部工信部联手给新能源汽车戴上“紧箍咒”

时间:2025-11-14 17:16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公安部与工信部近期相继放出重磅消息,两大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和《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同时进行重大修订。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同时,工信部对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进行全面升级,将整车底部防护(刮底)纳入强制性考核。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安全发展”新周期。

 

新能源汽车野蛮生长背后的安全隐忧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有率持续攀升。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30%,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渗透率也超过47%。

 

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近期多起与辅助驾驶相关的严重事故纠纷,以及动力电池起火事件,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一方面,部分车企在营销中刻意模糊L2级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导致消费者对系统能力产生误判。另一方面,电动化技术快速推进中,高压平台抬升、对外放电(V2L/V2G)普及、智能网联功能增多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

 

监管部门不得不加快标准更新步伐,以应对行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公安部新规:给“速度与激情”降温

 

公安部组织起草的GB 7258修订意见稿,直面新能源汽车加速过快带来的安全隐患。新规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这一规定并非限制车辆的性能上限,而是确保驾驶员在每次启动车辆时,都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默认加速模式。如果想让车辆进入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运动模式,需要驾驶员主动切换一个专属开关。

 

此外,针对辅助驾驶系统的滥用问题,新规也制定了详细规范。要求车辆每次上电或点火后,仅当驾驶人执行规定激活操作,且同时满足多项核心条件时,系统方可激活。这些条件包括系好安全带、驾驶人脱离检测功能可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开启等。

 

新规还明确了驾驶人的系统使用能力验证要求。每次车辆上电或点火后,需通过生物识别或账号登录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确认驾驶人已完成系统使用培训。这意味着未来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可能需要先通过“考试”。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后无法打开的问题,新规要求当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或动力电池发生热事件时,非碰撞侧车门应自动解锁,并且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

 

工信部新标:筑牢电池安全防线

 

与公安部同步,工信部也在对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进行重大修订。此次修订着重优化了多个与电动汽车安全直接相关的项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整车底部防护(刮底)纳入强制性考核。过去电池包单独进行安全测试,但安装在整车上后的底部防护缺乏统一标准。新标准设定了半球直径150mm的壁障、重叠量30mm、车速35km/h等判定要素,全面评估整车底部碰撞安全。

 

新标准还解决了“强制一键下电功能”的安全风险,要求车辆应有易于驾驶员操作的物理按键来切断驱动系统电源。那些完全去物理按键的设计将需要重新调整,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直接可见、可操作的物理手段介入。

 

针对日益普及的V2L外放电功能,新标准要求车辆使用V2L对外放电时,也应开启绝缘电阻监测。一旦监测到绝缘下降到阈值(一般500Ω/V以下),系统会立即切断高压输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电池安全方面,新标准将热扩散测试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这一变化将极大提高电池安全标准,为乘员提供更多逃生时间。

 

重新定义安全底线:从“单点防护”到“系统安全”

 

此次两大标准的同步修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理念的重要转变——从“单点防护”向“系统安全”演进。

 

GB 7258的修订突出了“驾驶安全”系统性理念,将加速性能、辅助驾驶规范、机械安全冗余等要素有机结合。而GB 18384的修订则体现了“三电安全”的系统性思维,从单一部件安全扩展到整车级安全。

 

两个标准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体系。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刘桂彬指出,《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的修订基本与国际同步,相关内容与中国专家深度参与、正在修订的国际标准法规保持协调。

 

这种系统性思维也体现在标准的实施方式上。根据征求意见稿,新标准将分阶段实施,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适应和准备时间。这种循序渐进的实施策略,既保证了安全底线尽快建立,又给了企业足够的转型空间。

 

消费者与产业的双赢局面

 

新标准实施后,消费者将是最大受益者。一方面,安全底线提升将直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及伤害程度。另一方面,标准统一将使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有更明确的参考依据,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购买决策误区。

 

对产业而言,标准升级虽然短期内会增加企业合规成本,但长远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新标准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而不是陷入无序的价格竞争。

 

2023年,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GB 7258-2017强标复审会议,经论证后得出标准应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车辆安全要求,扩大主被动安全系统应用,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要求,进行整体修订的结论。

 

国务院于2025年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针对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要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新标准的发布,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

 

随着新标准实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那些依靠夸大宣传、忽视安全底线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而注重技术研发和安全记录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

 

新国标实施的时间表已经明确。按照工信部的计划,GB 18384新标准预计2026年7月1日开始实施,并明确了新标准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对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

 

GB 7258的修订版也将在征求意见结束后正式发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安全与创新并重将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未来当我们再坐进汽车,启动车辆时那种“温和”的加速感受,正是监管部门与车企为全社会系上的“安全带”。技术的进步不应以安全为代价,而这正是两项新国标修订的核心要义。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 燃动初赛!第二届全国电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池测试工赛项圆满落幕,决赛晋级名单揭晓!

    今日上午,第二届全国电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池测试工】赛项初赛顺利收官!从报名启动到赛场角逐,这场聚焦电池行业核心技能的比拼,汇聚了全国电池检测领域的技术精英,历经紧张比拼,初赛成绩已全部核定,决赛晋级名单正式出炉! 自赛事启动以来,电池测
    2025-11-15 20:51
  • 璞泰来:拟25亿元投建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

    璞泰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资7.6亿元,用于开展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二期之子项目二)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新增基膜年产能20亿㎡,新增涂覆年产能30亿㎡。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高性能涂覆隔膜
    2025-11-14 21:49
  • 预充是在充电吗?电动车预充是怎么回事,有何意义?

    电动车的预充确实与充电相关,但并非直接对电池进行能量补充,而是充电前的一个关键准备步骤。 一、什么是预充? 预充(Pre-charge)是电动车高压系统上电或充电前的一个关键步骤,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小电流缓慢充电,避免高压电路瞬间接通时产生过大电流冲击
    2025-10-22 15:51
  • 乌海70亿固态电池项目冲刺投产:清陶能源65GWh 产能矩阵加速产业化落地

    2025年10月,据活力海勃湾消息,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项目PACK产线已完成全部设备安装,进入联调联试关键阶段,预计10月底即可具备生产交付条件。这一进展标志着清陶能源在华北地区的固态电池产业支点即将成型,而其遍布全国的五大生产基地
    2025-10-24 10:20
  • 锂离子电池3.7V、干电池1.5V...电池电压大小是如何决定的?

    电池电压是电池性能的核心参数之一,它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输出能力和适用范围。电池电压的大小主要由其化学体系决定,具体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电位差。 一、电池电压的基本原理 电池电压(即电动势,EMF)是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由正极材料和负极
    2025-10-21 17:16
  • “十四五”总结:中国动力电池5年翻10倍多,全球市场超六成

    产量增长十倍,全球市场份额超60%,五年时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完成了一场惊艳的跨越。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在10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数据: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从2020年的83.4GWh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1000GWh,在全球装车量
    2025-10-27 11:08
  • 固态电池决战2027!奇瑞、国轩高科突破量产壁垒,续航千公里时代提前到来

    奇瑞展示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国轩高科准固态电池测试车累计行驶近2万公里近期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一系列动态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全球范围内,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韩国三星SDI也预计同年启动量产。而中国凭借强大的新能源产业
    2025-10-21 10:59
  • 匠心筑装配!第二届全国电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池组装配工赛项圆满落幕,决赛晋级名单揭晓

    编辑 今日,第二届全国电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池(组)装配工赛项初赛顺利收官!作为聚焦电池行业核心实操技能的重要比拼,此次赛事吸引了众多深耕电池组设计、组装工艺的技术从业者参与,历经紧张激烈的角逐,赛项初赛成绩已完成全面核定,决赛晋级名单正式
    2025-11-16 19:23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