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即 “加冕”:23亿订单背后的战略突破
2025年9月,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603418.SH,下称 “友升股份”)上演了一幕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的 “双重奏”。9月23日,公司在上交所主板鸣锣上市,发行价46.36元/股,首日股价暴涨71%,市值一举突破153亿元。仅仅三天后,9月26日晚间,公司全资子公司泽升欧洲便公告斩获德国某知名车企的电池托盘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7年)预计销售额高达23亿元,项目将于2027年9月正式量产。
这纸订单的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它标志着友升股份自2023年启动的全球化战略,从布局阶段迈入了实质性收获期。此次承接订单的泽升欧洲,是公司 2023 年在保加利亚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保加利亚地处欧洲腹地,能够高效辐射德、法等西欧核心汽车市场,这一 “桥头堡” 布局在不到两年时间便迎来回报,印证了其海外产能选址的前瞻性。更重要的是,获得以技术严苛、标准极高著称的德国车企认可,意味着友升股份的产品开发、工艺精度与规模化交付能力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为其后续敲开宝马、大众等更多欧洲车企的供应链大门铺平了道路。
从业务结构看,该订单精准锚定了公司的核心增长极。电池托盘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 “安全铠甲” 与 “承重骨架”,技术壁垒高,且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 “以铝代钢” 的轻量化浪潮。友升股份凭借在铝合金材料配方与精密加工领域的积累,已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此次切入欧洲市场,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电池托盘细分赛道的竞争优势。
二、增长逻辑: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轻量化红利
友升股份的快速崛起,并非偶然,而是踩准了新能源汽车与汽车轻量化两大时代风口。其业绩增长曲线清晰地展现了这一趋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3.50亿元跃升至39.50亿元,扣非净利润从2.24亿元增长至4.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2025年上半年,这一增长势头持续强劲,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0.76%和51.63%,预计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将突破3.48亿元,同比增长超33%。
业绩高增的背后,是 “政策指引” 与 “市场需求” 的双重共振。国家《汽车轻量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车单车用铝量需超过350公斤,而当前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铝量约为200公斤,市场空间巨大。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为降低能耗、提升续航,对轻量化的需求尤为迫切,铝合金作为最佳材料选择,市场渗透率正快速提升。据预测,到2027年,我国汽车轻量化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友升股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在这一赛道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强劲的市场需求直接体现在订单与产能上。截至2024年末,友升股份在手未量产订单总额已高达200亿元,而公司自2022年起产能利用率便始终维持在9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超过95%,产能瓶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短板。为此,公司借助本次上市募集的22.38亿元资金,重点投向云南轻量化生产基地和 “年产50万台(套)电池托盘” 等扩产项目。据测算,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将为公司新增超40亿元营收和3.5亿元净利润,为消化海量订单提供了坚实的产能支撑。
三、双面挑战:高增长下的隐忧与破局之道
在亮眼的业绩与订单背后,友升股份也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典型挑战,集中体现在客户集中度与现金流两大方面,这也是其通往 “全球顶级供应商” 目标必须跨越的障碍。
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尤为突出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 —— 特斯拉、宁德时代、赛力斯、海斯坦普与蔚来汽车的合计销售收入占比高达 51.75%,其中对单一客户特斯拉的依赖度超过30%。这种 “看天吃饭” 的模式,使得公司业绩极易受到单一客户订单波动、采购政策调整甚至行业周期的影响。为化解这一风险,友升股份正通过 “国内扩圈” 与 “海外破局” 双线操作。国内市场,公司近年成功切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供应链;海外市场,此次欧洲订单与已投产的墨西哥基地形成呼应,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8%,多元化的客户结构正在逐步形成。
短期现金流压力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3亿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将宁德时代等大客户支付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相关现金流入被计入筹资活动。尽管这是零部件企业在快速扩张期的常见现象,但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可能影响其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的节奏。对此,公司上市募资补充流动资金,以及随着募投项目投产、规模效应显现带来的回款改善,有望成为缓解现金流压力的关键。
四、全球化棋局:从“本土冠军”到“全球玩家”
友升股份的终极目标是 “成为全球汽车工业顶级供应商”,而其全球化布局已展现出清晰的 “双循环” 战略蓝图。
在国内,公司已构建起上海、山东、重庆三大制造基地,分别辐射长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的核心客户群,实现了对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近距离快速响应。在海外,公司采取了 “贴身服务” 的本土化策略:针对北美市场,在墨西哥建设生产基地并已投产,直接服务北美地区的主机厂;针对欧洲市场,通过保加利亚子公司承接订单,未来有望根据需求进一步建设产能。这种 “本土研发 + 海外制造” 的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更能深度融入当地供应链体系,提升客户粘性。
此次欧洲23亿订单的落地,正是这一全球化战略的阶段性成果。它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预期的长期业绩增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块 “金字招牌”,证明了友升股份有能力在全球最高标准的市场中竞争。未来,随着国内扩产项目释放产能、海外基地持续发力,友升股份有望在汽车轻量化的黄金赛道上,实现从 “本土冠军” 到 “全球玩家” 的跨越。
上市三日斩获国际大单,友升股份的开局堪称完美。它站在了新能源汽车与轻量化的双重风口上,手握200亿订单,又有上市募资的资本加持,增长动能十足。然而,客户集中与现金流的挑战如同悬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未来,公司能否借助全球化布局持续开拓新客户,能否通过产能释放与管理优化改善现金流状况,将是其能否兑现成长潜力、真正跻身全球顶级供应商行列的关键。对于这家年轻的上市公司而言,这场轻量化与全球化的突围战,才刚刚进入高潮。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