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工业园内,龙蟠时代碳酸锂工厂如今静悄悄的。这家由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合资组建的企业,于9月25日突然停摆,多数员工进入休假状态,而此前这里还是机器轰鸣的锂电材料生产基地。
据工厂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生产线预计要到11月才能恢复运转,这一时间恰好与市场传言中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锂矿的复产计划相契合,暗示两者间存在紧密关联。
核心工厂停摆:依赖单一矿源的“致命短板”
龙蟠时代成立于2022年3月,是宁德时代布局宜春锂电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股权结构上,龙蟠科技持股70%、宁德时代持股30%,项目一期投资超25亿元,占地600余亩,建成后设计年产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在停产前,这家工厂的实际月产量已从6000-7000吨大幅下滑,最终陷入停滞。业内人士指出,停产并非偶然,而是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产引发的连锁反应——龙蟠时代的生产高度依赖枧下窝锂矿的原材料供应,这种单一依赖成为了制约其运转的“阿喀琉斯之踵”。
停产根源:采矿证到期与矿种变更的双重阻碍
追溯龙蟠时代停产的源头,是2025年8月9日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锂矿采矿许可证的到期,矿山随即停止开采作业。
这座矿山对宁德时代意义重大:可采储量达77492万吨,年生产规模3000万吨,服务年限25.83年,按平均氧化锂品位折算,每年能产出20万吨碳酸锂,占宁德时代自供锂资源的30%以上。
采矿证到期后,宁德时代迅速提交了续期申请,公司高管在2025年半年报业绩解读会上表示,省、市级相关部门已确认收件,申请材料要件齐全、内容完整。但审批流程比预期更复杂,一方面因为锂矿管理权限在自然资源部,需部级层面审批;另一方面,枧下窝矿最初以“陶瓷土(含锂)”名义获得探矿权,如今需变更为锂矿和陶瓷土两个主矿种,进一步拉长了审批周期。
审批困局:监管趋严下的行业共性挑战
枧下窝锂矿的审批难题,折射出宜春地区锂矿监管的整体收紧。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辖区内8座大型矿山在9月30日前提交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截至9月17日,仅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完成提交,其余矿山尚未跟进。
这一要求与当地对涉锂矿种的合规性审查趋严直接相关。由于锂矿与陶瓷土矿的价值、竞买程序差异显著,此前以陶瓷土矿名义获取的矿权,如今变更为锂矿需经过复杂的评估与审批。
尽管宁德时代已将枧下窝矿的矿种变更核实报告提交至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且经专家评审初步认定含锂矿和陶瓷土两个主矿种,但后续仍需自然资源部审批,复产时间因此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之举:短期寻源与长期保供的双重努力
面对停产危机,龙蟠科技相关人士表示,龙蟠时代9月仍维持正常生产,后续生产取决于原材料采购情况,目前公司正积极拓展江西省外矿源,试图尽快重启产线。
但寻找替代矿源难度不小。中粮期货研究院报告显示,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辖区内8座大型矿山实际年产能4390万吨,而未停产前的枧下窝锂矿年产能就达3000万吨,占比超68%,其规模优势让其他在产矿山难以替代。
宁德时代也在全力推进复产,9月9日,其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明确将召回已调配至电池厂的第一批原矿区员工,同时停止第二批员工的应援调配,为短期复产做好后勤保障。
市场冲击:供需失衡与产业链利润挤压
龙蟠时代停产已对锂电市场供需格局产生影响。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料,其4万吨年产能在市场供给中占据一定份额,若停产持续至11月,将进一步加剧碳酸锂供应紧张,对锂价形成支撑。
这一局面将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可能推动锂价反弹,另一方面会增加电池厂商的成本传导压力。中游加工企业因原料短缺,被迫高价外购矿源,利润空间将被挤压;对龙蟠科技而言,合资公司作为其锂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业绩也将承压。
市场原本预期枧下窝锂矿停产3-6个月,部分机构甚至预测停产周期更长。若11月能顺利复产,市场冲击相对可控;若审批延迟,停产时间延长,将引发锂价更大幅度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同时,这一事件也暴露了新能源产业链纵向整合的风险——过度依赖单一原材料来源的企业,在供应链中断时会显得格外脆弱。
未来展望:合规转型与供应链重塑的行业拐点
龙蟠时代停产事件,或将成为宜春锂矿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当地政府正通过加强合规管理,推动锂矿开发从粗放走向规范,短期虽会影响产能,但长期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对宁德时代而言,此次经历将促使其重新审视供应链安全。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稳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是核心竞争力,未来其可能通过加快其他锂资源基地开发、拓展全球锂资源布局、加强与多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减少对单一矿源的依赖,增强供应链韧性。
被誉为“亚洲锂都”的宜春,正经历产业成长的“阵痛期”,从早期的无序开发逐步迈向规范管理,推动锂电产业走向成熟。
目前,锂价走势仍充满悬念:若枧下窝锂矿11月顺利复产,龙蟠时代生产线将重新运转;若审批延迟,停产周期延长可能引发锂价剧烈波动。龙蟠科技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尽最大努力推动产线尽快运营”,但在矿业审批流程面前,企业的急迫与努力仍需等待。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供应链安全已成为核心竞争要素,此次事件也为所有新能源企业敲响警钟:唯有掌握稳定可靠的上游资源,才能在行业“下半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比亚迪联手国轩高科组合资公司 补三元锂电池短板对抗宁德时代?2017-09-07 10:11
|
|